2005年7月31日

很久沒有把一張唱片,由頭至尾細聽,陳奕迅的《U87》是我近日之選。陳奕迅的唱功如何,站長在這裡已講過無限次,毋須再多言,故祇談林夕與黃偉文的詞。〈阿牛〉與〈夕陽無限〉貫徹了林夕一向以來的細密風格,但〈爛〉卻令站長很有驚喜。而〈浮誇〉、〈三個人的探戈〉和〈不良嗜好〉則是黃偉文的才情充分發揮之作。而站長看來,聽陳奕迅的這張CD,竟就有高手同場較量,又各自各精彩之感。最後說一下Eric Kwok所作的幾首曲,一個字:好。推介歌曲:以上所提各首。

看英皇金牌經理人霍汶希的《我的嬌傲》及它的2集。感得寫書的確幾易,尤其是眾歌手的「真」。「口語」絕對可以理解;但一段百五字的短文,竟得一個「句號」,就令站長覺得「心服口服」。而其2集中的幾大章節的「標題錯置」,更有令人相信編輯的工作也是很易做的。簡單而言,這兩部暢銷書的最大功勞是,令廣大讀者群更認同自己的語文能力,而且對加入文字總輯行業的工作打了「強心針」。

側聞公開大學也快將裁員,為學術與教育界別唏噓之餘,盼望我認識的幾位弟兄姊妹能安然過渡。

久聞梁羽生是早期武俠小說的表表者,但由於苦無時間關係,站長至今始終未有拜讀其著作。(站長突然想起唐君毅先生所題的「世界無盡願無窮」一語;又想起莊子所說的「吾生也有崖」。) 而由今番由看《七劍》所推斷,梁先生的寫作風格,應也受西方文學的橋段影響。而歷來評書者說梁先生的書是「書生式」的武俠小說,主調的「倫理清晰,忠奸分明、情節乾淨」,看來亦不假。祇是,就以評書人這些斷語來看,要現今的讀者看、觀眾得投入,卻近乎妄想。另外,徐克的《七劍》在拍攝佈局與技巧上,也太接近《魔戒》,整齣戲都祇見「黑天黑地」及「騎馬浪蕩」的鏡頭,似有抄作之嫌……。(這令站長記起多年前,不記得是否也是由徐克拍的一部叫作《刀》的電影。那部電影結構較之《七劍》來說,雖然要表達的東西,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,但《刀》在整體表現上技巧上就明快、簡單、直接得多。要知,除非是「權謀式」,否則太複雜、花巧的佈局,其實是不必要的。)

香港的男女比例,持續失衡,女多男少。而且女的又似乎較男的聰明、精進。(以大學生的男女比例為例,是45:55。比客觀失衡的比例更嚴重。) 看來,香港的男女生態,會有些持續變化……。是好、是壞,則請各位網友自行評價。

站長新一輪的工作坊,包括:解夢、自我催眠、催眠技術進階,及性格型態學,又將於八月中左右出籠,有興趣的朋友,請留電郵至 wongwh@stephen-kg.com 給站長查詢。

2005年7月28日

「正視娛樂」是站長人生口號之一,所以在手記中,有時會在一些地方說得比較多,請各位網友勿見怪。

去書展,驚見萬人空巷、車水馬龍。第一,當然是喜見香港人近年看書的風氣強了。第二,卻感到香港應多搞一些「娛樂與包裝兼容」的文化活動,讓文化更普及。第三,是想到香港人倘能多參加這類「人擠人」的活動,若他日不幸要走難的話,香港人總好歹能快些適應。(一笑!)

話說回來,這四天(連「書展」在內)共買了七本書。計有我老師黃嫣梨的《從劍橋到康橋》(散文集)、李天命的《哲道行者》、霍韜晦的《人生的平台》、中文大學的《凝視死亡》及羅振光的《不設劃位》和《格鬥縱橫》。黃師嫣梨的書早看完,祇剩「佩服」二字。而打開《哲道行者》一書時,才發現李天命亦已屆退休之年,並早於今年的較早時間告別了中大……。

獲邀與公開大學李嘉誠持續進修學院院長呂汝漢教授共晉午餐,與有榮焉。在此謝過。

終戰六十年,日本不少極端人士仍擁著「當年大東亞共榮圈」的舊夢。其中政客石原慎太郎更是直接、坦白的高舉「大日本主義」,先後主張日本要向美國及中國說不。而持平而論,從微觀角度去看,站長倒是欣賞這個人的堅持與「維護日本人尊嚴」的精神。(至少他是為自己的民族及自己的信念去行事。) 當然,從歷史的角度看,像石原般的堅持,祇會對中日關係的發展,有害而冇益……。

看《香港先生》選舉,總覺把男人分成「健力」與「瀟灑」兩組不夠好。而站長隨即更想到自己究竟該如何歸類???

幾位網友不約而同問我如何才能做心理學家,現一次過在此作答。條件是:擁有心理學碩士學位,或至少心理學學士學位,加入了世界性的心理學家協會,而同時有機構聘用了你。(對不起,暫時沒有其它「捷徑」!)

最後,剛發現《劍雪浮生》出了DVD,是任、白、寶珠迷的話,萬勿錯過。

上幾次都把「涂謹申」寫作「塗謹申」,盼網友見諒!

2005年7月21日

除了新聞外,站長習慣先把電視節目錄下,於稍後才觀看。而前兩天看週一的《香港直播》,就看到歐錦棠訪問黃貫中。歐錦棠絕不是站長那杯茶,表現輕挑而冇實學。雖然經歷多亦週身癮,卻始終未能給人較強烈的印象。(他早幾年的「雙打棟篤笑」及「音樂劇」,除了令站長佩服他的「勇氣」外,基本上就祇能讓站長覺得他也頗努力。)但Beyond自始卻已是站長所愛,所以雖然是歐錦棠作主持,也看一下。豈料愈看愈不對勁,愈看愈渾身不自在。黃貫中「口快快」自是意料中事,看扁他人也是見怪不怪,但他由衷的「自大」卻令站長覺得「嘔心」。說什麼「真正的音樂是怎樣、怎樣」、「說香港冇樂壇」、「新人不懂得唱歌、曲調與拍子」、「新歌歌詞無內涵」與及「有份量的作品一首就可以永遠唱下去」等。其實「充高檔」、「扮好漢」沒有人會太反感,祇要充得其所和懂得避重就輕便行。但黃貫中的問題在於「亂嗡」而「自己無相應的料」。他的音樂水平、努力及天份如何,自家駒去世後,大家有目共睹,亦心裡有數。說其他人音樂表現差的時候,卻又忘記自也曾有個「唱歌也不見得出色的女友」。指指點點說他人的詞欠佳之餘,又忘記他自己的歌詞更糟。而且,衡平而論,誰說懂唱歌的人,一定要懂得曲調與拍子?(這正如懂得呼吸的人,不一定知道呼吸的原理,與及空氣的成份一樣。) 但更可惡的是歐錦棠一旁在「唯唯稱是」,不斷作老友支持狀……。(順帶一提的是,曲、詞、唱、表演、娛樂各項,均各屬不同範疇。而音樂、流行音樂、娛樂、商業活動之間,古今中外其實亦從來不是如黃貫中所「想像」般分明。因此,於站長看來,黃貫中在這諸多範疇中,頂多在「曲」方面有些修為,在其它方面根本就不夠班,故他的話根本就「不相應」。)

同日,看狄娜的訪問。聽她說這幾年買衫很少平過一萬美元一件。吃東西要精挑細選、並擁有幾個不同地方口味的廚師、又正在搞衛星通訊科技云。這使站長忽然覺得她頗有中國皇帝的思想,把自己看成是「女皇」。但站長卻真的不敢、也完全沒有資格批評她……。(訪問中,站長發現她唯一的「說漏嘴」,是當主持人問她為什麼喜歡吃廣東/南方菜時,她竟然說是「因為廣東菜較北方菜清淡」。我想,大抵懂得什麼叫中國八大菜系的人,對娜姐這一個說法都不能不「甘拜下風」,並對她的口味之獨特感到讚嘆!)

反常天氣週三、週四在香港出現,閃電、雷擊一日內竟近萬次,另外又有大雨及冰雹。令站長忽然覺得有點恐懼,覺得末日的氣味忽然濃起來。

有學生問我,為何上課時所舉的例子多負面及誇張。站長趁機在這裡澄清一次。這其實祇是一種「藝術誇張」式的手法,令人記住所學。這與站長上課時加入戲劇元素去演譯故事的邏輯,並沒有兩樣。

人民幣升值終於升值。證明世界政治與經濟都不能夠單方面作堅持。而且永遠不能確定變化在那一個時間準確出現。

「倫敦大爆炸」再上演「加場」。令站長覺得「恐怖份子」真的很「恐怖」。而且,除非從全球整個的政治、經濟、宗教的生態入手,否則很難根治。而這兩次爆炸對香港而言,則直接加重了年尾「世貿部長會議」時的危機威脅,間接加重了屆時保安所須付出的成本。

看《東宮西宮》的DVD,雖說是自己花近80元去買,但由於沒有期望,故也沒有太大失望。《東》的製作格局與形式,其實距離一般中學生的表演水平不遠。指桑罵槐、幽默諷刺不是沒有,但卻全都在預料之內,而且表現形式沒有必要地誇張,令一般人不會看得舒服。總結一句,被政客的宣傳騙了……。

今次收筆前,站長告訴各位一個很多人也知的事實。陳奕迅唱《夕陽無限好》唱得真的很好。另外,《阿牛》亦是頗耐聽的曲目。而站長相信亦祇有像陳奕迅這類既擁有實力,又盡心去做好本份的歌手,才能夠令本地歌壇有復甦的希望!

2005年7月18日

優才會正式改名為「優才教室」(http://www.stephen-kg.com/club),現正招收會員。想加入的朋友請留電郵給我或 ace.scorpio@gmail.com。

民主黨發表聲明,遣責「塗謹申租用自己公司物業」事件。這使筆者再次想起當日「阿松偷步買車」的事件。當時塗君「窮追猛打」,並表示不相信阿松是疏忽。但想不到塗君也會有疏忽的一日,而且多次表示「沒有印象」,及「不會辭職」。由此看,大家便應知塗君的人格是如何的一致與統一了。(佩服、佩服!最難得第二日李永達就「大義凜然」地指稱曾特首幾年前曾涉嫌「以權謀私」云……。)

星期日的《新聞透視》介紹「Lolita娃娃裝」。當中被訪問者皆「自得其樂」,並強調這是「文化」,不是「潮流」、更不是「玩意」。(差點兒會說,這是「品味」。) 其中兩個更說什麼,穿了「娃娃裝」後才是自己、才不是「隨波逐流」的普通人……。(幸好,她們二人也說出「喜歡(變身)被人望的感覺」這事實。 ) 而其中一人又強調「請不要把他人當成心理有問題的人來看」。說了這麼多,站長其實不是不喜歡他們,而祇是認為「尋求方法去突顯自己」,本來就是「沒法阻擋」的事實。況且文明社會的最珍貴的地方之一,亦是包容與接納,容許他人的意見跟自己的不一樣……。然而,站長卻又覺得這樣「突出自己」的方法是否積極及正面?會否是「自欺欺人」?而當我們批評他人,或覺得他人的行為有問題,我們的「行為偏差」是否又真比他們高明些?(當中有一個「文化研究系」的畢業生曾出面解畫,又有另外一個「煞有介事」去解說「娃娃裝」的歷史的問題。似乎做足了「包裝」,並說明了「娃娃裝」的品味。但不可不知,「娃娃裝」在香港人眼中看起來之所以古怪,其實並不在它是否有歷史及它是否出身高貴。而是在它的設計根本不適合香港的天氣,及現時文明社會的節奏、規律與追程。情況等如唐裝絕對是門學問,但他的設計卻不適用於現代社會……。)

在此,站長還想起「是否潮流」的事情。話說差不多八、九年前,日本的「芝士蛋榚」傳入香港,有兩間的專門店馬上其門如市。當時巧合地又有記者問正在排隊者,為什麼會花近兩小時去排隊買那樣的一小個蛋糕,是否跟潮流……。而排隊者的答案大約是這樣的。

「我不是跟潮流的人。我是真心喜歡吃它及欣賞它的。而芝士蛋糕本身其實也是一門學問……,我想我們一直都喜歡它並吃下去的。」(似否很耳熟?)

也提一下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。有分析認為他今次之所以贏是因為「賣夢」的技巧比對手高,而且「改革形象」較鮮明。對此,站長不可能有異議。但站長倒真心希望馬英九能做好國民黨的內部改革,並取得2008的總統選舉。畢竟,馬英九代表著新一代中國人的認同……。(學歷好、曾在國外取得高學歷、外型及舉止得體、為官清廉及果敢。而他的名字則標記了中國近代的歷史 -國共混亂之際,逃離至香港,生於英國管治下的九龍。)

最後是一則通告:

Lucita, Quincy Mak & Joanne 君:

由於 wongwh@stephen-kg 的電郵信箱出現故障,你們給我的e-mail給自動刪除了。

煩請resend一次給我。

2005年7月15日

觀察家中的小狗與白兔,發現牠們的睡姿愈來愈有「人化」的傾向。一點不怕人。看來,動物在經過一段時間後,亦會適應所生活的環境,自得其樂。(心理學的「社會學習理論」,原來放在動物身上也一樣正確!)

《千禧BB檔案》踏入第五年。內容固然精彩。但站長倒擔心兩點。一,公開播放會干擾這班小朋友的私隱與成長。二,這樣持續的大型拍攝,在很大程度上,已影響了研究的準確度。但,儘管是如此,這節目仍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目。

無線請來早年奇女子狄娜去主持《百年中國》,自然來得有點聲勢。但觀乎狄娜的講稿、用詞,沙石卻不少。這誠然是美中不足。此外,亞視於差不多時間,亦同時推出類似的記錄片,不能不說這會造成混淆兩個節目的效果。

站長第七部小書《黔驢集:史提反短評結集》,鐵定於月底上市,敬請捧場。

與教院同事 Dr. Kenny Huen茶聚、閒談,令站長深覺自己距離純學者的水平仍遠。Kenny兄深沉致遠,對所研究範疇有很深的了解。佩服、佩服!而每次和高手相遇,亦會勾起站長強烈的儆醒,告戒自己一定要保持精進。

對謝霆鋒向來無甚好感。祇覺他太造作 - 說話總壓低腔調來說,眼神沉屈,似在形造「滄桑」。然而,除此之外,站長對他亦沒有太多意見。要知,對一個廿來歲的年青人來說,能到他現在的水平,他人還能說什麼呢?

買了一部關於迪士尼和幾部關於日本漫畫研究的書。希望能從客觀一點的角度,再思考一下這兩個範疇的事。

而提起迪士尼,市面有部書叫:《迪士尼,不是樂園》,由嶺大文化研究系內的一些導師出版。書中專門揭露迪士尼在運作上、甚至在整個概念上的醜陋一面。從學術或專題研究,這固然無可厚非。但依站長看,世界須加以關注的「文化」項目與課題,實在是太多。而拿迪士尼去(開刀)分析,除了做show的得分會高些外,站長看不出有什麼確實的「人文關懷」。(這更使站長懷疑的,這祇是「翻炒」早前外國團體攻擊「麥當奴」的手法。)迪士尼儘管是一個超越國界的「超級獨立王國」、儘管有壓窄員工的薪酬、儘管有使用各種「或許有欠公道」的方法在第三世界國家中去生產其專利產品,而香港迪士尼甚至更至少耗費了港府的二十多憶,及煙花發放可能會影響環境……。但站長覺得任何人消費也永遠是一種選擇,迪士尼從來沒有逼人入去,而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「造夢工場」,迪士尼的成功魔法反而倒更加值得我們學習。(原因是:迪士尼儘管有「病」,但「病根」卻不在自己身上。而以上所提的問題,幾乎在所有跨國大企業裡,也會同樣出現。況且,迪士尼王國很多年前也曾於法國遇上困難。當時問題到頭來還不是要靠它自己來解決。而且,迪士尼也不是一個人。它的成功為世界所帶來的「夢幻」價值與實質經濟價值,更不應抹煞及給抹黑。) 試想一下有幾多地方想爭取興建「迪士尼樂園」?又有幾多人不計酬勞,也想加入它裡面去工作?站長有時會覺得,好些學術界朋友的「出招位」有偏頗,分不清「嘩眾取寵」和「客觀描劃」之間的分野所在……。(這也使站長想起「長毛」!)

最後,多謝很多網友留言支持。而近期本站的更新亦有不斷進行,而祇是由於本站正進行內部裝修工程,故很多時沒有放在提示版上而矣。(網友若嘗試到網站中的許多部分逛一下,便會發現,其實有很多新資料已靜悄悄地放了上去……。)至於,裝修後的網站會否合大家的心水,則要大家拭目以待了。

 

2005年7月10日

罕有地,本地兩家電視於同一天的時事節目中,都在提及香港街頭文化及某些昔日地標的逐漸消失。提及消失中的大排檔,也提及灣仔的喜帖街。香港政府在城市規劃的同時,似乎沒有認真考慮到我們香港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,更沒有將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好好保護。這方面,歐洲做得好、日本做得好、甚至澳門做得也好。而我們香港祇比國內部分農村好一些。(也剛巧是同一天的新聞報導說,長城的好些部分,正被一些農民非法佔用,並遭到嚴重破壞,政府官員暫時無對策……。)

與姊姊一同出席自己所讀的小學舊生聚會。所認得的同學不多,但熟悉的老師臉孔卻不會忘記。尤其是當年某些對學生公道,對站長比較關懷的幾位老師。而於站長而言,今次的出席則有三個不大不少的缺陷。第一,不能再見到吳良敬校長及薛賢灼老師。(吳校長於兩年前身故,而薛老師據聞亦於多年前仙遊。) 第二,見不到任何一個自己班的同學。(站長當年唸的是「另類精英班:C班」。班中自當年起都已是「非品學兼優之輩」,故向來對母校的歸屬感都不強。更何況是在近三十年後的今日!而多年來小學聚會的台柱,都是由A、B班的同學組成。) 第三,站長六位同樣於這所小學畢業的兄弟姊妹中,有四位今次無暇出席。幸而,席間同屆同學所說的話題,都有些印象。而再加上些舊相片的刺激,幕幕的陳年住事都總算跑回來,沒有令站長太失望。而當晚唱校歌的一環,更令站長想起了很多當年的舊事。想起了當年的午間集會、想起了浴佛節、想起了音樂室、更想起了音樂室外的小販擺賣檔口……。

玆抄錄歌詞如下以誌:



慈雲山 道慈佛社 張祝珊第二小學 校歌

道慈張祝珊校卓立,佛日光明照大千。

社崇三寶喜有法,繼往開來覺道宣。

慈濟蒼生平等視,悲憫三途利人天。

喜隨功德無人我,捨己覺迷超深淵。

讀書明理基業創,學佛容儒德致圓。

德智體群並美重,勇猛精進著先鞭。

祝珊、祝珊真善美,永念恩圖教澤綿。

 

而實不相瞞,歌詞中第二句,站長當年是唱成:蛇蟲三蟻稀有發,雞往開來覺肉酸。而最尾一句,則站長的唱法卻是:畜牲、畜牲真鮮味,永念難忘牛雜麵。(一笑!請勿見怪。) 至於站長當年的「英照」,可到本站內「的站長世界」部分找到!

順帶一提,今次是歌手張學友的生日,也是站長弟弟的生日。在此祝他們生日快樂!

 

2005年7月8日

香港成功爭取協辦08奧運「馬術」項目,當然是一件好事。但站長總覺得在這件事上,港府及有關人士的出發點,是「好大喜功」及浮誇的成份多,而真正關心本地運動的成份少。而一直以來,香港對運動及文化、藝術等的事務,都相當保守、被動。投入資源不多,曾作出長線利好發展的安排,幾乎等如零……。而順帶一提的是,曾蔭權的福氣。他一上任,就有這件不大不少的好消息。這也令到站長想起唐英年,兩者皆是「行運醫生醫病尾」。

倫敦大爆炸,至今死傷不少。但可看出恐怖份子的部署與策略,既能「避重就輕」(離開「八大國滅貧」會議場地所在),又能成功吸引世界關注(在倫敦被正式選中12年的奧運主辦權後的第一個上班日,在公共運輸系統內落手)。看來,阿蓋達是準備了多個行動替換的方案,在世界的不同地點,伺機出擊。看來,「反恐」的路,的確漫長。

乍見無線新聞報導的新主播,有幾個的樣子,竟出奇的相似。雖說她們都同樣屬於某一種的端莊、漂亮,但如此一來,則主播應有的風格與個人特質,便會蕩然無存。(另外,新女主播是見多了,但新男主播卻沒有,是否說明了一些東西???)

《香港直播》漸上軌道。正如它的主持人說的一樣,它漸漸成了一個通識節目。

在《報看天下》中,發現了沈旭輝君。這年輕人有學者的味道,分析事情條理分明,思路清晰,有角度、亦有充分的資料準備。

看雲海的新書《真假歷史之謎》,很佩服他的用功。資料詳盡而有自己的一套。這說明勤力於自己興趣的人,總有收成的一日。

聽《家傳戶曉2》,除了感觸良多及百般往事湧上心頭之餘,再次發現葉振棠。他唱的《戲劇人生》、《找不著藉口》及《忘盡心中情》,至今仍是站長的最愛金曲之選。滄桑而略帶哀愁,於著蹟與不著蹟之間。

找朋友合作,以為對方自認的強項,應當有些斤量。怎料卻大失所望!諸君若也是如此,即:自己最厲害的東西,也不甚了了,那就要加千陪努力好了。

 

2005年7月6日

港姐選美,說什麼「訪艷」,已經令人哭笑不得。但較之選男人,就顯得平實多了。至少,選美時,沒有幾個要裝型、扮Cool……。話說回來,港男中的彭冠期卻是我的前期學生,而他變化之大,亦令人欣慰。

明代成祖一朝的傳奇人物,三寶太監鄭和(本姓馬)下西洋六百週年,媒體整作紀念節目的不少,值得欣賞。而鄭和的功業與華人在南洋的開發,關係更是密切。網友有興趣這方面的東西,便要留意有關資訊。而亞洲電視國際台的《鄭和下西洋》,提出鄭和可能是較哥倫布更早到達美洲的人,更是有趣!

看完《漢武大帝》,很欣賞國內的製作水平。而今次寫劉徹,寫得恨、寫得盡、寫得真,而且盡顯他的不可一世與霸氣。相對而言,衛青寫得謹慎、霍去病寫得瀟灑。而全劇令站長最深印象的角色是竇嬰與田昐。總言之,是好、好、好!成績超越《雍正皇朝》。

日劇《冰之嬌子》,集所有傳統日劇的強項,而且更是一次播兩集,令觀眾過足癮。但它相對來說,也太在預期之內。比如是:某個鏡頭之後會怎樣,或劇情是如何走下去,都了無新意。實為美中不足。而這也是電影、電視劇在隱守與創新之間的難處所在。

我在商台881《一人一大學》節目,有個部分講「優質個人生活管理」,逢星期一,20 to 21pm。每次一個小時,共會有十三集。網上可免費重溫!

http://cbmp.881903.com/archive/cbmpprog5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