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9月13日

曾蔭權與懂建華的最大不同,從心理學家的角度看,是前者可以長時間不發言,一發言卻可以驚天動地。而後者主政時,就是說話太多,而且前言不對後語。就像高峰會上,曾特首可以公開再次表明,所謂「積極不干預政策」,早已是不存在的舊概念。而再隔一天,又可以用高姿態說,負責任的政府,不能祇顧討好大眾,要顧及政府的長遠(收入)發展。祇差點便會說,商品及銷售稅(GST)是「勢在必行」。(既然這樣,那麼曾特首為甚麼要進行諮詢呢?)

911不經覺五週年。從大歷史角度,這件事件早已改寫了人類的生存規律。以「假、大、空」及「莫須有」為藉口出兵他國的,雖然不是歷史上所首見的。但像現時布殊這樣的對著電子傳媒「若無其事、理直氣壯」的真人Show,倒是要教人「嘆為觀止」。而不經不覺,「反恐」概念,希真的如美國所預期一樣,變成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。最顯著的改變,自然是搭飛機時,過關的程序。其次,那句「珍惜眼前人」,亦由這件事變成了很多人「無話可說」時的「超級廢話」。

國內電影《夜宴》,站長雖仍未看。但從宣傳片中所見,卻發現它的鏡頭敘事角度,太接近西方。並不是東方電影的慣常手法。

香港迪士尼一週年,標誌著海洋公園的成功與偉大。也標誌著猶太人生意手法上的高明。更標誌著「外國貨、舶來品」並不一定比本地貨優勝。(這點,和站長一年前所估計的,完全一致。)

「倒扁」運動愈鬧愈烈。施明德不見得在品格上較「犬養龜次郎」優勝,但他在意志及形勢上,卻不能少觀。要知政治決鬥也好,普通打鬥也好。其實都是意志(和感染力)的對決。當年印度甘地的「不流血」革命,成功的關鍵之一,亦在於甘地的強大意志力。所以,今次台灣的形勢,實非如一般學者評論般「無大效果」。

張國榮50冥壽,仍有幾千歌迷為他送上祝褔。人生如此,夫復何求?!

0 則留言:

發佈留言

訂閱 發佈留言 [Atom]

<< 首頁